文章详情

《吴越国陈氏府君墓铭并序》入藏博物馆

编辑:华世大帝 添加时间:2018-06-02 20:53 访问量:
一块珍贵的《吴越国陈氏府君墓铭并序》碑入藏苏州碑刻博物馆,不但填补了苏州市五代时期碑刻的空白,对研究吴越时期墓葬文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。 
   前天下午,建筑工人龚师傅在工业园区扬清路某工地发现了这块碑,并于昨天上午送到苏州碑刻博物馆。在该馆看到,这块碑表面呈青色,开头写着“吴越国陈氏府君墓铭并序”十一个字,其余文字也基本清晰;碑刻侧面还刻着精美的花纹。经测量,这块碑刻的长、宽都在40多厘米,厚7厘米。 
根据碑文记载,这位陈氏府君叫陈绾,其职务为“衙内副兵马使”,于戊午年去世,享年61岁;他家在长洲县平原乡,葬在长洲县习义乡东北之源(原)。 
专家介绍,吴越国(907—978年)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,由钱镠建立,都城为钱塘(今杭州),疆域相当于今天的浙江全省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。吴越国国君重视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,促进了苏州和其他地区经济的腾飞。 
   根据吴越国的存在时间,碑刻提到的戊午年应为958年,由此断定,陈绾生于898年,去世于958年;而“衙内副兵马使”应该是宫廷警卫部队的头目之一;长洲县是苏州的一个部分,696年设置,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市区的北部和东部,辛亥革命后撤销,长洲县习义乡就在娄门外,与出土碑刻的方位一致。 
   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认为,吴越国的出土文物并不多,就碑刻而言,目前他们馆收藏的1200余块碑刻中还没有吴越国时期的,苏州其他专业收藏机构也没有,因此此碑价值很高。 
墓志铭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,始见于秦汉时期,分“志”和“铭”两部分,一般埋在墓内。苏州出土的碑刻以明清时期为多,宋元时期的就比较少见;五代十国之前的碑刻虽有发现,但数量很少,而且基本刻在砖头上。此文物也将用恒温恒湿柜储藏起来。